金子养人还是银子养人(俗话人养玉三年)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包罗万千,其中的一个分支,便是“玉文化”,我国也被称为“玉石之国”,古人使用玉石,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,周朝的《诗经》中,就曾记载:“何以赠之,环瑰玉佩”,春秋时期,佩玉蔚然成风,有着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、“君子无德,故不佩玉”等说法。

玉既细腻,又坚硬,玉有软玉和硬玉之分,例如羊脂白玉、和田玉等传统玉石,为软玉,而硬玉则属于翡翠的范畴,古往今来,出现了许多与“玉”有关的典故,例如上古的女娲补天、春秋的萧史弄玉、战国的完璧归赵、秦汉的传国玉玺、宋朝的子罕辞玉等等。

当然,也衍生出许许多多与玉有关的俗语,例如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、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等等,而今天要讲的这句有关“玉”的俗话,在坊间传唱了很多年,为——“人养玉三年,玉养人一生”,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?有么有道理呢?

俗话:“人养玉三年,玉养人一生”,何意?有没有道理?

这句俗话的前半句,并不难理解,所谓的“人养玉”,指的便是人佩戴玉,在佩戴的过程中,玉会磕磕碰碰,玉会与人的肌肤接触,玉的表面会变得更加细腻,“三”是个概数,指的是玉被佩戴多年,便会发生改变。

这句俗话的重点,在于如何理解“玉养人一生”,玉怎么养人呢?对于这个问题,坊间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:

俗话:“人养玉三年,玉养人一生”,何意?有没有道理?

1、在人们眼中,认为玉具有灵气,认为它是天地精华、阴阳二气所生,在古代,玉被认为是人与上天交流的信息媒介。而早在西汉时期,玉就被制作成各种形状的,用来“辟邪厌胜”的法器,因此,玉被认为能够辟邪、抵御邪气和浊气,被认为能够保平安吉祥。

除此之外,在古籍《本草纲目》、《神农本草》中,都有关于“玉”的记载,认为佩戴玉能够强身健体,延年益寿。

俗话:“人养玉三年,玉养人一生”,何意?有没有道理?

2、千种玛瑙万种玉,俗话还说:“黄金有价玉无价”,而“玉养人”的核心精神,是玉被富裕了高贵的品性,也就是“君子比德于玉”,人们常听到“玉有五德”,为哪五德呢?

玉有“五德”,主要记载于古籍《说文解字》和《五经通义》,都包括“仁、智、义”三德,既仁为“锐而不害、润泽以温”、智为“温润而泽、其声舒扬,专以远闻”、义为“抑而不挠,勰理自外,可以知中”

另外两德,在《说文解字》中为“勇”和“洁”,在《五经通义》中,则为“信”和“礼”

发布于 2023-01-01 21:01:11
收藏
分享
海报
121
上一篇:加拿大币汇率(加币一夜飙升至近52马上还要继续涨) 下一篇:基金查询590002分红了(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最新净值跌幅达452)
目录